公告通知

关闭

昆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表 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邹金娟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    昆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表 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邹金娟

 

附件2

 

昆山市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课题申报表

 

 

 

 

 

 

项目批准号(由市社科联填写)         

项目名称:“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生学习生态的研究——以昆山为例

项目负责人:      邹金娟           

所在单位:   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昆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制

2022年1月

 

 

 

 

 

一、课题申请者基本情况

负责人姓名

 邹金娟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大学本科 

专业职称

 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行政职务

 

近期承担课题和学术研究的主要情况

1.《苏州乡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实践研究》昆山市课题主持人

2.《苏南乡村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的实践研究》苏州教育科学院课题核心成员

3.《乡村小学志愿服务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影响的实践研究》昆山市社科联课题核心成员

课题联系人

姓名

邹金娟 

通讯地址(邮编)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石浦中心小学校

课题联系人

联系方式

     

E-mail

 

课题组成员

  

性别

年龄

行政职务或职称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朱琳 

 

中小学二级教师

语文

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陆迎宾

 

中小学二级教师

科技

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预期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

1.双减政策下小学生学习生态的调查研究

2.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生学习生态的实践研究

字数

7000  

 

 

二、课题设计论证请详细填写,可以附页500字左右

1.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课题重要性分析。

(1)研究背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强调双减工作的指导思想包括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学习生态是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从理想的状态来讲,它倾向于健康、美好、和谐的旨趣。学习生态各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共同组成学习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学习生态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学习转移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学习的教育观念转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①国外研究现状:

a.2019 年 5 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 OECD)发布了学习框架 2030 的终稿——《OECD 学习罗盘 2030》(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OECD 提出合作主体性的概念,它强调所有对学生学习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社会关系——同伴、父母、教师、学校管理者、社区等都应被视为主体。OECD 发布学习框架 2030 可为“双减”背景下优化学习生态系统提供多元主体、要素交互、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启发与指导。

b.美国的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于 1979 年提出著名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有机体与其的所处的即时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受各种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赖以存在的更大环境的影响。该生态系统理论是主要是以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在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上两者较为吻合,都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反对绝对的主客二分,把人与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等。看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影响,这是该理论的优点;同时,在研究中也应意识到它的不足之处,即过分强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忽视人的生物性与主体性等。这些理论与观点,可为“双减”背景下优化学习生态系统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与方法论指导。

(2)国内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相继出台中小学减负政策 35 部,其中针对减负的专项政策 11 部,相关政策 24 部。学生“减负”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初期探索”阶段从身体健康出发减轻学生负担;“过度矫正”阶段大力减轻智育负担;“观念转向”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缓解升学压力;“正本清源” 阶段全方位综合治理减轻课外负担。从这些“减负”政策文件及其发展历程来看,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学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方面逐渐得到优化。

综合国内外研究,因为“双减”下是2021年正式实施的政策,所以研究双减背景下昆山市小学生学习生态的研究暂时是空白的。

(3)课题重要性分析: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与落地,学生学习生态将发生重大变化,面临新的问题,采用整体观、系统观以及平衡观等来看待“双减”问题成为迫切的现实诉求与未来的主要方向。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研究重点及难点、突破点分析。

 

(1)基本内容: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与文献研究法,基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观点

①“双减” 背景下小学生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关系的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法调查影响学习主体的学习环境,通过测量数据分析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的相关联系,为策略探究提供数据基础。

“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生态系统面临困境的调查研究

从学习生态环境、学习生态主体、学习生态知识结构以及学习生态系统功能这四个方面来论述“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生态系统面临的困境

③“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生态的建构与实施

从学习生态视角研究“双减”内核,构建理性与实践性兼具,稳定性、系统性与发展性兼备的学习生态系统,以保障学生学习的良好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2)主要观点:

①“双减”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生态。

教师、学生与家长成为“双减”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但学生是“双减”最主要的核心主体,“双减”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生态。

优化学习生态是“双减”的本质内核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核心是改变学生学习生态,优化学习生态是“双减”的本质内核,进而在逐渐优化学生学习生态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扫除障碍、铺设道路。

(3)       研究重点:

小学生学习生态的建构与实施

从学习生态视角研究“双减”内核,构建理性与实践性兼具,稳定性、系统性与发展性兼备的学习生态系统,以保障学生学习的良好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4)研究难点:

①“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生态系统面临困境的调查研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生态的建构与实施

(5)突破性分析:

①研究对象的突破:学习生态系统包括学生、教师、家长、机构、环境、资源等相互关联的要素。本课题融合多方面要素,又结合当地小学地方特点,具有开创性。

②测量方法的突破:将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迁移到学习生态中,研究对象放在生态环境系统所属的四个子环境系统(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和时间维度中进行研究。

 

 

 

 

 

 

 

三、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本课题负责人或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招标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能否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AB28C7D786B766FC46B91E91B346AD0E 本课题所填写内容属实;本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教学工作经验丰富,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已逐渐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本校可以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并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IMG_20210319_091552_副本    

                       2022220

四、评审意见

表决结果

 

 

 

 

 

 

 

 

          负责人签字:

 

 

                                                          

 

 

2022年6月28日 10:2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