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2022.2.6)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石浦中心小学校 教科室
本学期,因为疫情原因,居家学习期间,教科研工作仍旧照常进行,教科室围绕十四五课题《苏南乡村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的实践研究》,以积极人格特质培养为研究突破口,更新科研观念,与时俱进,立德树人,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状元品牌特色建设,构建状元文化,建立贤能团队,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
二、明确目标,稳步开展
1.立足新常规,通过讲座、听评课、学习沙龙等方式,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改进课堂教学。
2.通过线上和线下多途径平台,加强教师能力提升,通过不断的学习,保持一颗“与时俱进”的心,借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
3.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参与学校教研的积极性,为学校教研长足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后备支持。
4.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各级课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以十四五课题更新为前提,帮助教师们将课题做实做细,加强课题能力的提升。
5.积极参与省市校级组织的论文、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等教科研比赛,提高获奖率,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三、工作重点,紧抓不放
1.坚持“一活动一反思”,“一活动一策划”、“一课一得”的好习惯,倡导各教研组围绕“学为中心”展开教研,逐步建立学科教研特色;
2.着眼新教师的培养,目标清晰地指向新教师基本功训练以及课堂成长;
3.积极宣传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文稿评比,关注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控;
4.努力落实校本教研活动,及时将培训内容上传至校本培训博客。
5.顺利完成十四五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活动。
四、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立足新常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培训
本学期,我校教研活动在继续落实上学期的总体思路下,继续稳步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健全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必要、合理、科学的校本教研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化开展,规范化运作,实效化进行的有力保障。
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其中对上课培训人员、教师签到、组长职责等都做了详细说明。同时,将教师校本培训纳入绩效考核,并作为优职推荐、优秀教师选拔的必备条件之一,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营造了“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氛围。
2.着眼新教师的培养。
(二)借助省市集团校平台,积极鼓励教师线上培训
培训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制定了相关的外出培训制度,与人事处、教技室做好沟通协调,开展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师德师风培训”、“新课程标准解读培训”等等。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成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能提高师资整体素质,还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重视教师的队伍建队,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不同的培养,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向高层次发展。
1.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切实把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根据40周岁以下教师的“青年教师成长规划表”,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把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看成学校发展的关键来抓,进一步增强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教科室切实做好新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以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计划为主导,借助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片级等教科研活动,结合论文比赛、教学设计、上课比赛等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围绕教育教学实际开展课题(或微型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或心得。
总之,本学期以“十四五”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教育教学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坚持“植根于实际”的原则,着力在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上下功夫,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面临的困惑,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1.本学期学校“民乐”的课题进入结题阶段,收集、汇总课程资料,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完善课程探究方案,进行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阶段,为课题的成功结题做好准备。
十四五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课题《苏南乡村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的实践研究》已经成功进行开题,针对此课题将进行前期苏南乡村小学和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调查研究。
2.关注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结合本学期昆山市哲学与科学课题申报契机,线上做好新教师的教科研培训,组织他们进行教师微型课题的申报和撰写。把小课题研究真正融入到教师的专业发展,采取多元化活动形式,以专题研讨会、课堂展示和个别交流等形式指导教师进行研究,规范研究过程,交流研究成果,推广研究经验。
3.完善教科研活动的管理机制,将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相结合,真正把教科研研究落到课堂之中。
(五)关注基本功,提升教师基本技能
学期中,学校将集中教师学习,采取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骨干教师讲座等方式,以“班主任经验交流”、“心理健康”等为内容,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师技能研讨会,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形成校内教师间自主研讨的新氛围。
全体教师认真完成规定数量的教学随笔和读书心得,50周岁以下的女教师、55周岁以下的男教师,且满足40岁及以上年龄,本学期至少上交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或者本学期必须参加一次教学设计或论文评比等教科研竞赛,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论文或教案或课件等发表或获奖。40周岁以下教师学校组织的比赛全部要参加,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和昆山市骨干教师必须承担学校的课题研究。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校本培训保障措施
1.为使校本研修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时间不得少于50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
3.建立校本研修档案。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核成绩、科研成果、培训总结等有关材料。
4.建立健全校本研修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等。
5.建立健全校本研修考核制度。学年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6.研修考核:校本研修组织者和实施者根据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检查是否做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7.资料建档:对开展的校本教研和研修活动做好建档工作,将课程理念、教学观、学生观方面的认识和变化、收获与感悟等记录下来累。
4. 取得成绩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科室通过校内海选,评选出8个昆山市社科院课题,并且顺利送审,其中包括王美芳《民乐文化在小学校园的传承与发展》、谢财福《双减政策下父亲教养方式与乡村小学生自信心的关系研究—以昆山小学为例》、朱敏菲老师的《“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朱晓燕老师《“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英语“学 会学习”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等8位老师课题;教科室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各类各级比赛,在已知获奖成绩公布的省市级论文、教案等评比活动共计3项。其中包括2021年11月份参加的“苏州教学设计”评比活动;12月份“陶行知教育小故事”评比活动;3月份参加的江苏省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
在“苏州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我校参与教师人数共计64人,获奖26人。其中孙梦婷老师获得一等奖;俞梦欣、邹雨丹、卞超予等7位老师获得二等奖。
在“陶行知教育小故事”评比活动中,我校参与教师共计36人,获奖18人。其中蒋杨怡、岳金昱、陆萍、谢财福、刘叶容等26位教师获得二等奖。
在江苏省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我校参与教师共计87人,获奖56人。其中陈丽珊、王凤、沈娴、刘凤帅等30位老师获得一等奖。
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教育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教科室
2022年6月
附件1:
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教科室行事历(2022学年第二学期)
月份 | 日 期 | 内 容 | 负责人 |
2 | 2.14-3.31 | 1.指导教师撰写昆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个人课题方案”,2月底完成上交工作; 2.收集寒假作业教学优秀论文、青年教师成长规划表、江苏省第二十一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作品,完成上传工作; 3.制订教科室工作计划; 4.召开教科研组长会议,组织各教科研组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5.召开青年教师会,明确教科研工作内容; 6.组织一组教师论文发表; 7.带领部分学科教师参加昆山市教科一片教科研活动; | 谢财福 |
3 | |||
4 | 4.1-4.30 | 1.进行一次子课题组课题研究记录本的检查; 2.组织收集十三五苏州市重点规划课题《小学民乐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教师子课题研究手册; 3.完成《苏南乡村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ppt汇报(具体以昆山教师发展中心通知为准); 4.上传教科研信息于学校网站; 5.带领部分学科教师参加昆山市教科一片教科研活动; | 谢财福 各教研组长 |
5 | 5.1-5.31 | 1.进行一次子课题组课题研究记录本检查; 2.组织教师参加昆山市课题研究展示活动; 3.上传教科研信息于学校网站; 4.组织教师参加“行知杯”论文评比活动; 5.带领部分学科教师参加昆山市教科一片教科研活动; | 谢财福 各教研组长 |
6 | 6.1-6.30 | 1.进行一次子课题组课题研究记录本检查; 2.组织教师论文参评或发表、组稿、撰写; 3.组织教师参加昆山市课题研究展示活动; 4.上传教科研信息于学校网站; 5.召开课题组长会议,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7.做好教师论文发表、获奖、汇总上报工作; 8.做好学校教科研学期总结工作; 9.做好教师教科研学期考核工作; 10.做好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的更新工作; 11.做好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的更新工作; | 谢财福 各教研组长 |